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如何開始分享創作
陳學建老師大約在2012年開始接觸3D繪圖,覺得Sketchup很好上手就自行摸索,並將以前的造紙創作繪製成3D圖。接觸3D列印後和X-SHAPING 3D代印服務的創辦人John成為了好友,並將自己的創作與他分享。John建議可以把作品放到Thingiverse,老師才知道原來3D列印有這樣的分享與創作平台。
因為師母很喜歡紙犀牛,為了做個手掌大小好攜帶,就將牠改為3D列印版本。從紙模轉換成3D圖檔時,老師嘗試將可動結構在列印中一體成型,並成功在犀牛的尾巴上實現。沒想到分享到平台的第二天就登上Thingiverse的首頁精選,接踵而來的是世界各地的用戶不斷的表達對作品的心情、想法以及回饋。
每個創作背後的故事
當發現自己的作品能在這個平台被國際看見,便希望讓國際看見更多台灣的創作能量。當時正發生被捕獸夾傷害只剩三隻腳的台灣黑熊「小三」,在壽山動物園被同類咬死的悲劇。於是為了讓大家記得小三,便創作了胸前有V字形斑紋,十分可愛的台灣黑熊放上Thingiverse,也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Thingiverse的首頁精選。
老師在國際的知名度逐漸回流台灣,於是資策會便邀請與老師合作推廣國內3D列印。當時正值猴年,新聞也不斷報導壽山獼猴搶食與人類以棍棒反擊導致獼猴滿臉鮮血,因此老師創作出丙申猴,向國際介紹中華文化與大自然相處的觀念。
丙申猴身上有24處關節,每扭動一個關節就是一個新的姿態,代表著24個節氣的變遷;此外作品中獼猴嬉戲的樹幹,如此平整的斷面其實是來自人為,它代表著人類與獼猴生存空間的重疊,沒有妥善地保持距離。
除了作品背後想要傳遞的觀念,在設計上也同樣有新的挑戰。從犀牛尾巴的一維方向活動衍生,獼猴的尾巴導入了可二維擺動結構,讓獼猴的尾巴活靈活現,也是設計上的一大突破。
繼丙申猴的下一個創作,便是極具國際知名度與迴響,單一模型超過10萬次下載的穿山甲。首次接觸這個作品的人大多都會驚嘆:「這是一體成型的?」下一個反應就是:「好好玩喔,我也好想要!」牠的機構和可玩性,完全發揮了3D列印的可能性,用射出成型或是CNC都難以達成。
在老師小時候的回憶裡,曾見穿山甲被抓進籠子當補品販賣。個性溫柔膽小的穿山甲,則因為牠的鱗片,被坊間謠傳為上好的滋補藥材,因而被大量捕食,瀕臨滅絕。穿山甲遭受傷害時會蜷曲身體保護自己,正是老師想要捕捉的重點,因此花了兩倍於獼猴的時間,才將蜷曲機構創作出來。仔細觀察穿山甲會發現,牠只有在捕食時才會將前爪伸出來,平常步行時其實是收折起來的。因此3D列印的穿山甲前爪是可以活動的,了解設計者的思維,就不會有前後裝反的問題。
如同獼猴有屬於牠的樹幹,穿山甲搭配的卻是悲情的底座,為了保護自己而蜷曲在底座上方的姿態,看起來就如同紀念碑一般,如果穿山甲真的被捕食殆盡,最後只能在紀念碑上看到牠。
給初入3D列印領域的朋友一些建議
【發展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】
就設計師的角度而言,現在的使用者常陷入一個迷思,困在玩機器上,努力鑽研把東西印得更漂亮,而不是玩設計,去實踐自己的想法。試著用3D列印,發展自己的創造力。
【對創作者的尊重】
台灣應該要對創用CC授權的概念更了解一些。看畫展只能看到掛在牆上的成品,但3D列印可以重現製造過程,複製原作在手中把玩。因此拿到檔案,等同是拿到了原作。創作者把一切都給你了,更要學習如何尊重原作,不然對創作者來說常常會成為一種傷害。分享作品的同時也應該要標註作者,不能當做作者不存在。
【找到使用理由跨越障礙】
學習一項新技術不可能沒有遭遇困難,培養強烈的好奇心,為自己找到一個要使用它的理由,面對這些障礙才能跨過去。
相關連結
快去追蹤老師吧!
現在就去下載老師的作品!
並將印好的作品拍照貼回Thingiverse ,讓老師知道你也印了。
3D列印代印服務及3D列印應用,快去逛逛!